close

P1000431    

還記得小時候……約莫是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吧,在電視上看到介紹鱟的節目。當時覺得這個一副穿戴盔甲樣的生物,跟三葉蟲是近親,存活年代已經有4億年之久,不但是活化石,最厲害的是,在金門就能看到牠的蹤跡。「台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地方啊。」這是我當時心中的小小讚嘆。

 

photo-Jean-2    
(在海生館第一次親眼看到鱟,拍得不夠清楚,但那外星生物般的內在好吸引我)
 

讚嘆歸讚嘆,真正親眼看到鱟,是過了十多年之後,跟家人到墾丁的海生館遊玩。隔著水族箱的玻璃,看見小小隻的幼鱟優游水中,有時還會翻身露出腹部。看著牠掙扎著要翻回來的樣子,我跟妹妹們忍不住興奮大叫:「喔~~好噁心喔。」、「矮額~~好像外星生物!」就這樣,我們在水族箱前死命盯著鱟節肢狀的步足跟奇怪的口器,一直不想離開,還呼喚爸媽來加入我們的驚嘆行列。


 P1000414  
(各種不同齡級的鱟所蛻下的殼)

前陣子去金門遊玩,經過水產試驗所,看見門口掛著一對鱟的雕像,想到在金門的海灘上,人們並未留意之處,這些已在地球上存在45億的古老生物,靜靜地遊走此地,說金門是個得天獨「鱟」之地,似乎很是合理。之前查到的資料顯示,在水頭、后豐港、浯江溪口、慈湖外海、古寧頭等幾處金門面對廈門的泥灘地上可以找到鱟的蹤跡,詢問在金門認識的朋友,她們說小時候還有印象在沙灘上可以撿到鱟殼,也曾經吃過鱟的肉,但在過度捕捉、棲地被破壞之後,鱟的數量早已大不如前,不但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生物,也已難在海灘上看到牠的蹤跡。

 

Photo  
(照片左邊這隻體型較大,只有3對5腹棘的是雌鱟喔)

不管是知性頻道、旅遊節目專訪、書報雜誌上的介紹,提到鱟的形象,都是一公一母疊在一起的模樣。每年5月到9月是鱟的交配期,公鱟會爬到母鱟的背上緊緊抓附,成雙成對地出現在潮間帶的高潮線沙灘上產卵。幼齡的雄鱟跟雌鱟在外型上的差異不大,但在最後一次蛻殼成熟時,雄鱟原本圓滑平整的胸甲前緣,會有兩處略為凹陷,形狀、大小恰好是雌鱟腹部的外型,讓雄鱟可以緊貼住雌鱟,讓彼此在波濤洶湧的海浪之中不易被沖散。雌鱟下腹兩側用以防禦的六對腹棘,則會減少為三對,讓雄鱟在貼覆雌鱟時不會被刺傷。而鱟在成年交配後,便不會再與其他的鱟交配,而是和元配廝守終生,也因此被稱為「夫妻魚」。對比現代人談感情,大多希望另一半能配合自己、為自己改變,鱟卻是改變自己來配合對方、保護對方,一生如影隨形、不離不棄,這麼專一忠貞的關係,在現代性觀念開放、高離婚率的社會中,反而成為一種堅定的典範,令人心生嚮往呢。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ggl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